钢铁:2017年钢铁价格中枢或继续上行 核心提示基于近期权威机构发布的2017年钢铁市场关键指标预测值,莫尼塔研究测算了2017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和钢材消费量同比变化情况。测算结果显示,由粗钢产量和净出口量推出的粗钢表观消费量的同比下降幅度,要高于由行业需求推导出的钢材消费量的下降幅度。因此,莫尼塔研究认为2017年中国钢材供应有可能出现紧张。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尚有增长预期,以及钢铁行业去产能有望加速的背景下,2017年钢材价格中枢或继续上行。 报告摘要2017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料同比下降2.2%基于近期权威机构公布的2017年粗钢产量增速预计,以及亚太地区2017年GDP增速预测,我们估计2017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将同比下降2.2%。 2017年中国钢材实际消费量预计下降0.9%为进一步验证上述2017年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预期,我们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2017年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造船、家电制造、铁路建设等行业的钢材需求进行了分别估算。经加总求得的全年国内钢材消费量同比下降0.9%。需求降幅度小于表观消费量降幅的情况或许表明,2017年中国钢材供应可能出现紧张。 若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零,钢材供应仍难表宽松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是决定全年钢材消费的最关键变量。中国房地产投资从2015年开始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目前券商机构给出的2017年的投资增速在0至3%之间,为200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最1低水平。经测算,即使在投资增速为零的情形下,钢材消费量的下降幅度也不及粗钢表观消费量的降幅,钢材的供应似乎难言宽松。 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尚有增长预期,且钢铁行业去产能有望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17年钢材价格中枢或继续上行。 年末降至 钢价强势还能延续几何? 原料价格高企 支撑钢价走势 国家在年内不断强调化解煤炭钢铁落后产能,使得煤炭资源供应处于紧张状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曾向发改委递交文件《关于近期钢铁行业煤炭供应紧张情况反映》,反映钢厂希望煤矿增加供应数量、兑现合同的诉求。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8亿吨,同比下降11%,原煤产量已连续5个月同比降幅超过10%。然而8月粗钢却同比增长3.0%,与煤炭走势大相径庭。煤、钢产量一减一增,更加凸显煤炭的紧张形势。9月底,国家明确适度增加先进产能投放,以稳定煤炭市场供应,此次继续扩大煤炭产能释放,一方面,考虑到供暖季来临,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电力需求增长,市场对于煤炭的需求或将超出预期。然而,产能释放需求一定时间,另外部分铁路线路检修,导致运输受阻,各地煤炭资源仍较为紧张。焦煤矿参与最1新产能释放名单,同样为缓解焦煤、焦炭紧张局面,而且钢铁行业需求不减,焦炭价格易涨难跌。 数据显示,焦炭较年内低点涨幅达160%,而且不止焦炭,矿石近期表现同样强劲,当前唐山地区铁粉价格较年初低位涨幅67%。纵观成品材涨幅,则稍显缓慢。以355系带钢为例,唐山地区现价较年内涨幅仅为58%,低于原料矿石以及焦炭涨幅。原料资源紧张,价格高企,钢价仍有继续探涨空间,虽然近期价格回调整理,但后市预期较为乐观,仍以震荡上行为主。 成本挤压利润 钢企被动挺价 年内钢铁煤炭行业不断加码去产能,行业逐渐恢复景气,不少企业扭亏为盈。数据显示,在公布三季度财报的49家钢铁企业中,前三季度亏损的钢企仅有11家,占比仅有22%,而去年,56家上市钢企中亏损的有31家,占比超55%。前三季度中钢协会员钢企营收总额达到1.99万亿元,同比扭亏,利润252.06亿元。随着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政策的实施,加之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从而带动行业利润回暖。 然而近期电煤和焦炭价格快速上升,钢铁行业利润开始下降。订单尽管增加,但是企业并不挣钱。现在焦煤占钢材生产成本的比例由20%提升到近40%,这个增长对钢铁厂利润的挤出可想而知。进入四季度,工地需求量减少,钢铁消费较三季度或有所减缓,然而受制于煤炭价格高企,钢价短期不会有大幅回落风险,笔者预计4季度钢市运行仍将较为坚挺。 基建投资发力 利好钢铁需求 从各地发布的“十三五”交通投资计划中可以看出,铁路和公路仍是地方交通投资的“大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此外,据了解2016年我国今年将新增高速公路4500公里左右,新改建国省干线1.6万公里左右,力争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万公里。当然作为后起之秀的航空领域,增长空间不可限量。国1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交通运输固定投资增速不减,对于拉动实体经济起到利好刺激,钢铁等需求也将有所释放。 17世纪70年代,人类开始大量应用生铁作建筑材料,到19世纪初发展到用熟铁建造桥梁、房屋等。这些材料因强度低、综合性能差,在使用上受到限制,但已是人们采用钢铁结构的开始。19世纪中期以后,钢材的规格品种日益增多,强度不断提高,相应地连接等工艺技术也得到发展,为建筑结构向大跨重载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土木工程的一次飞跃。 19世纪50年代出现了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至20世纪30年代,高强钢材的出现又推动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开创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新的历史时期,使土木工程发生了新的飞跃。 与此同时,各国先后推广具有低碳、低合金(加入5%以下合金元素)、高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可焊性以及耐腐蚀性等综合性能的低合金钢。随着桥梁大型化,建筑物和构筑物向大跨、高层、高耸发展以及能源和海洋平台的开发,低合金钢的产量在近30年来已大幅度增长,其在主要产钢国的产量已占钢材总产量的7~10%,个别国家达20%以上,其中35~50%用于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主要为钢筋、钢结构用型材、板材,而且土木工程钢结构用低合金钢的比例已从10%提高到30%以上。各国大力发展不同于普通钢材品种的各种高效钢材,其中包括低合金钢材、热强化钢材、冷加工钢材、经济断面钢材以及镀层、涂层、复合、表面处理钢材等,经在建筑业中使用,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